弘扬“奥运”精神,展现“疾控”风采
2008-05-30 【打印】
  我所阚飚研究员被推选为卫生部系统唯一一名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5月16日作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赴四川地震灾区公卫救援队茂县分队队员赴灾区参加防病救灾工作。
  当得知自己即将参加八月在北京举行的奥运火炬接力活动的消息时,阚飙感到既荣幸又兴奋。中央国家机关的20多个部委只给了17个奥运火炬手的名额。获此殊荣对于阚飙本人来说是件意料之外的事情,而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沈洁的话来讲,“一切都在情理之中,这体现了国家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视,也是对阚飙个人工作成绩的一种肯定。”
  记得在中国青年科技奖20周年暨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大会上,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与阚飙亲切握手并询问来自哪个单位时,阚飙自豪的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根植于什么样的土壤,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栽培。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培养了我,给了我展现智慧才华、实现理想目标的平台,”阚飙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了疾控人特有的职责。
  自5月16日到达灾区,阚飙和救援队的其他成员首先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根据各方面信息制订下一步工作计划。次日就马不停蹄的投入到防病救灾工作中……
  讨论制订了防疫工作方案
  主持建立了紧急症状监测系统,并开始运转
  采集饮水样品,送后方实验室进行水质检测
  开展环境卫生评估和整治建议以及重点区域的消杀
  对部分监测异常信息开展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对集中供餐的食堂进行了调查和评估
  对学生及受灾群众开展健康教育
  赴乡镇开展灾后卫生调查
  对学校及滞留旅游者的调查和宣传教育
  筹建灾区第一座帐篷应急检测实验室……
  阚飙研究员于5月19日对阿坝中等职业学校滞留学校的一千多名师生、利用车载扩音器进行了震后救灾防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受到师生员工的欢迎,随后即看到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环境整治活动,并取消了单独做饭,晾晒被褥等,收到了很好效果。
  他帮助学校搬运石块填平污水坑,带头冲入危楼搬运灭火器等物资,协助搭帐篷等。
  5月21日为筹建“帐篷实验室”,他和其他队员一起冒着余震的危险进入受损严重的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抢搬实验室物资。及时评估现有实验设备,为“帐篷实验室”的及早启动出谋划策。
  他随时都和自己主管的实验室保持着联系。为了尽快的开展灾区病原检测工作,他建议疾控中心速派一名本室疾控专业人员携带应急设备及实验试剂、耗材等援助茂县灾区。5月23日援助分队部分成员抵达茂县,24日“帐篷实验室”正式启动,25日凌晨,第一批标本开始检测。
  阚飙曾组织参加2003年SARS实验室检测工作,并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这个实验室被确认为国家SARS参比实验室、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SARS网络实验室。
  2005年春节,他带领并指导实验室处理流脑疫情的实验室分析工作,及时准确的报告实验结果。
  2005年7月赴广东、江西、贵州督导猪链疫情。
  2005年9月,赴福建、浙江、广东处理霍乱疫情。
  这次他再次被任命为“帐篷实验室”负责人之一,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训练有素的现场经验,他们的“帐篷实验室”已是灾区第一个具有分子检测水平的实验室。
  他曾说:“研究不是用来应急的,一些事情可以慢慢来,仔细思考;但是应急检测则是一要保证高质量,二是快、更快;且量大,工作实力要强。”这不正是奥运“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在疾控救灾现场的体现吗。
  阚飙曾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青年岗位能手”称号。这次参加抗震救灾,防疫防病工作对他来讲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能够经受这次“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给他的人生经历又添了浓重的一笔,通过这次“战斗”他的意志将历练的更加顽强。
  得知我在组织撰写灾区救援队的相关稿件,他积极配合,提供素材。我查看邮箱里他发来稿件的时间不是深夜,就是凌晨。我知道他们白天都特别忙,只有夜深人静时才有空儿,才能静下来总结一天的工作。他的文笔也相当不错,在忙碌之余他还写些随笔,心得通过邮件发过来。我曾调侃他:你干脆做兼职战地记者算了,那样,我也可以轻松一下。
  今天早上,他打电话来,声音有些沙哑,我问了两次:是阚飙吗?是他,我的上级领导,也是我同事十几年的“小老弟”。我问他:看昨晚的新闻了吗,有介绍你们“帐篷实验室”的内容,还有你接受采访呢。从电视画面上看到阚飚被风吹日晒变的黝黑的脸庞和来不及刮的胡子,我心里一阵酸楚;他说:这模样是有些对不起大家,没办法,都这样,这儿每天下午都刮风,实验都要停下来。他又非常兴奋的告诉我:实验室工作开门红!你有机会来看看吧,我们是讲奉献,不忘讲科学……
  每次发邮件他都说,你写稿子不要提我的名字,工作都是大家一起完成的,多写写救援队……
  他每天抽时间给科室打电话,了解大家的工作情况……
  我知道,他惦记他的团队,惦记着马上就要答辩的学生……
  我们大家也都非常惦念他,衷心地希望他能再接再厉,高举奥运火炬,弘扬奥运精神,带领团队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充分展现我们疾控人的风采。
  传染病所 李杰
  2008年5月29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