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一甲子,防疫征程六十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6月27日迎来建所六十周年的喜庆日子。传染病所以学术高峰论坛和老教授老职工回访等多种形式,举行了简朴而有意义的庆祝活动。
传染病所始建于1953年,在以反细菌战为背景的历史条件下组建成立,当时名为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流行病学研究所,这是最早的传染病所,同时拉开了新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序幕。至今天,传染病所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属的开展传染病防控和研究的重要国家级机构,不论在数十年前、还是当今,为我国传染病预防控制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7日上午,庆祝传染病所成立60周年“传染病研究高峰论坛”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昌平园区隆重举行。众多领导、院士、著名专家及传染病所的新老领导、职工齐聚一堂,共庆传染病所成立60周年。出席高峰论坛的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侯云德院士、曾毅院士、赵凯院士、洪涛院士、李兰娟院士、舒红兵院士,闻玉梅院士也专门发来贺词。中心王宇主任、梁东明书记、刘剑君副主任出席了论坛,传染病所新老领导、新老职工也参加了论坛。
论坛由传染病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建国研究员主持。在开幕式上,徐所长回顾了传染病所从建所到现阶段的发展历程,也展示了在不同时期社会面临的传染病威胁中,我国传染病防控事业随着国家发展、自身建设所经历的坎坷、奋斗和取得的成就。
中心王宇主任发表了致辞,高度评价了传染病所的光荣历史,称传染病所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传染病防控事业发展六十年的一个缩影。王主任充分肯定了传染病所在历史上以及当前多次重大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应对上发挥的突出作用,以及在我国传染病防控中呈现的坚持努力、勇于奉献的疾控精神,并希望此次六十年的总结回顾、以及各位院士专家的研讨,能够成为推动传染病所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我国传染病防控事业创造新的成绩。
此次高峰论坛上共有5名院士及专家做了学术报告,侯云德院士作了《病毒感染与免疫》的报告,曾毅院士作了《艾滋病疫苗研究进展》的报告,李兰娟院士报告题目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与防治》,舒红兵院士报告了《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传导》,曾光教授报告了《流行病学发展与疾病预防控制的进步》。
传染病所是一个具有光荣历史的国家传染病控制单位,六十年来为传染病防控做出了突出贡献。建所时,传染病所就以危害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治作为工作方向,后期逐渐集中在传染病方面。先后在慢性气管炎防治降低新发病例、鼠疫疫源地的发现和鼠疫防治、霍乱弧菌流行株与非流行株的划分以及防控应用、布鲁氏菌病及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技术研究、O157:H7大肠杆菌的疫情控制等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和良好的控制效果,获得了多项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重大奖项,其中“埃尔托型霍乱弧菌两类菌株的研究及其在霍乱防病中的应用”更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新的时期,新发突发传染病已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一些以往流行后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再次抬头。在近些年,传染病所在我国非典暴发、C群流脑暴发流行、人感染猪链球菌暴发、无形体感染等新发传染病疫情处置中,以及在霍乱等疫情控制中再立功劳,展现了国家级疾病控制机构的能力,并在重大活动公共卫生保障等工作中,成为传染病防控的技术中坚力量。值得特别提到的是,在我国经历的多次重大自然灾害卫生应急中,包括1998年南方洪水灾害、四川“5.20”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传染病所派出了大批的专家和技术骨干,投身到一线,克服自然条件艰苦和高原缺氧寒冷,在地震灾后以及连续两年驻扎玉树灾区,为灾后鼠疫监测和防控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创立了世界上高海拔地区长期运行生物安全III级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纪录,并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
大楼门前喜气洋洋
候院士在展板上签名
中心王宇主任发表致辞
所长徐建国院士主持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