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所是有着优秀传统的老所,从1996年获得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以来,连续十多年获此殊荣。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根据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关于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创建的要求,传染病所党委于今年四月开办“道德讲堂”,后期还将陆续开展系列讲座,届时将邀请众多知名学者、专家来做道德讲堂的主讲。
2015年4月29日,传染病所道德大讲堂在中心二层报告厅以“当下中国道德现状、问题及其对策”为主题首堂开讲。主讲人为中国著名价值哲学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二级岗位教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马俊峰教授。讲座由卢金星书记主持。
马俊峰教授认为看待和评估一个国家的道德状况,需要进行理性分析,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信任,看人们之间信任的程度如何?道德状况好,信任度就高,反之则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描述的就是社会清明、信任度极高的一种好的道德状况。第二个指标是要看道德底线坚守的如何?经济学有个“短板理论”,道德方面亦然。不看高线,看底线,底线不断被击穿,就证明社会道德状态不断恶化。第三个指标是看社会舆论的宽容度和正气邪气比。道德作为人们处理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规范和模式,起作用的方式一是内心信念,二是社会舆论,前者是自律,后者是他律,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为用。根据这三个指标的分析来看,我国目前的道德水平是较低的。
而道德又分为私德和公德,私德是私域的道德,与个人信仰相关的为人处事的个人道德,公德则是个人在公共场合、公共领域、处理公共事务要遵循的道德准则、道德规范。形象一点就是私德是一个人处理与具体的个人之间也主要是熟人之间关系,公德则是一个人处理与大众、与生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在很多情况下,后者是不在场的存在,或是符号化的普遍化的存在。
马俊峰教授提出,在社会公德方面,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传统文化的公德缺失和高调主义及其影响。从文化和教育方面看,我们的传统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道德化的文化,文以载道,以善统真、统美,道德在整个文化中占据核心地位。但同时道德又主要是私德,“五伦“有四伦是讲的私德。另一方面就是道德高调主义和善恶绝对主义,其基础是公私、义利的决然对立,公和义是善,是天理,私和利是恶,是人欲。要存天理灭人欲,悬置的目标太高,要求太绝对,人们普遍做不到,从根本上使得作为道德之基础的诚信难以实现。二是革命思维、阶级道德主导下对既有精英和楷模的毁灭及泛政治化。三是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以及对社会转型缺乏理解,包括对现代化的片面性理解,由此导致对现代化进程的逆向运动,阻滞了国家与市民社会领域的分化,极大地滋生了投机分子和两面派,极大地败坏了社会道德。
对于我国道德现状的应对之策,马俊峰教授强调了要进行适应市场经济时代的道德重建,强调权利和责任统一,法治和道德要紧密衔接。要以职业道德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发挥行业组织,市民社会组织的监督、评价作用,让舆论回归本位,真正发挥舆论在促进全民族道德提升方面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种制度的完善,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独立的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将成为人们普遍的追求,而公共生活的普遍开展,人们也将日益形成良好的公德和习惯,对于未来,我们应该充满希望。
本次讲座反响热烈,共有200余人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结束后,马俊峰教授针对听众的提问进行了详细解答,听众们表示此次讲座收获很大,更深层次的了解了我国道德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这对新形势下社会道德的重建有着重要意义,并希望这样的讲座能经常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