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源头防控、控制增量的社区排查兵
2020-03-13 【打印】
 3月6日0—24时,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74例,其中:武汉市74例,这是1月27日以来武汉市新增确诊病例首度降至两位数。而这一天正是中国疾控中心社区排查组专家在武汉开展社区防控工作的满月之日。一月之前的2月6日,湖北省新增病例2447例,其中:武汉市1501例。
  2月6日,在武汉疫情防控最为艰难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孙春兰副总理在武汉市疫情全面排查动员部署会上的指示精神,以战时状态抓好源头防控,传染病所派出姜海、孟双、王艳、刘小波、陈霞、张雯等六名博士参加中国疾控中心专家组奔赴武汉开展社区病例排查等相关工作。
    开展走访调查,掌握社区防控工作情况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社区防控措施是否到位,是武汉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之举。队员们抵达当晚即进行了工作分工,六名来自传染病所的队员分别作为疾控专家与社区卫生专家合作负责一个区域的社区工作。当晚,姜海组长还组织大家一起学习了孙春兰副总理关于社区防控的指示精神。
  2月7日,队员们分别前往黄陂区、洪山区、汉阳区、武昌区、硚口区、青山区等六个区域开展工作。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实地走访了近百个街道、200余个社区,还走访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隔离点、养老院、医院、看守所、福利院、精神卫生中心、戒毒所等200多个地方。
  社区调查工作千头万绪,为全力抓好源头防控,切实掌握社区防控工作开展情况,队员们除了和社区居委会沟通了解,更多的是亲自到社区询问社区居民了解情况。被派往洪山区开展工作的孟双博士在工作日志中写道:您每天都上报体温吗?一天报几次?您平时几天出来一次?您家垃圾都是怎么处理的?....这样的问题每天都得询问上百次。遇到不愿意配合的居民,短信不回、电话不接、体温统计不上,队员们就和社区居委会上门劝说,而被询问的居民有可能就是感染者,风险无处不在。
  社区调查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走访问话,队员们需要从社区工作者或者居民提供的海量信息中,寻找蛛丝马迹,排除混杂因素,抓住工作重点和要害,发现社区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他们每天白天奔波于各大社区中,口罩经常一戴就是一整天,嘴巴被捂的起了红疹,又疼又痒。晚上回到宾馆写当天的工作报告,召开视频会议总结当日工作和明日计划,经常工作到深夜。
    用精湛的业务能力指导社区工作走出困境
  每天的奔波走访,让队员们切实体会到了社区工作者的辛苦,也从中了解到社区防控在整个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他们不遗余力用自己的专业指导社区开展工作,全身心投入,只为全力做好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一个月的时间,他们针对社区防控工作提出了几百条可行性建议。
  刘小波博士在汉阳区开展工作,他每天都将当日社区排查组工作报告报送至区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为汉阳区街道社区管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他重点提出的住宅小区封闭管理、严格核实登记小区来往人车等工作建议被区疫情防控指挥部采纳,下发全区,指导防控;他执笔完成的汉阳区阶段性评估报告获得汉阳区区长的批示:很专业、很有指导性。
  

  刘小波就汉阳区无疫情社区(小区)创建工作向国家卫健委副主任于学军现场汇报

  张雯博士所在的工作组走访了硚口区全部的街道,他们提出的关于社区防控、疫情防控工作几点建议、养老院等特殊场所督导报告以及针对硚口区“四类人员”收治、体温排查、无症状感染者、特殊场所防控等专项调查受到了区防疫指挥部领导高度重视,为防疫指挥部决策提供了基层数据。

  

 

  张雯(右1)走访社区,了解防控情况

  陈霞博士在工作中深入了解武昌区社区工作人员的实际困难,从专业的角度为他们排忧解难,规范日常工作流程,督促疫情期间的应急整改,尽可能降低社区内新冠疫情的传播风险,社区病例每日减少,“应收尽收,日清日结”得到了保障。

  

 

  陈霞检查小区封控情况

  王艳博士走访了青山区的街道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点医院、隔离点,每到一处,她都去了解小区居民的排查情况、病人收治情况、小区垃圾和消毒等,检查隔离点三区两通道以及隔断措施是否到位,社区“四包一”是否得到了落实。
    提出系列措施,为基层精准防控提供有力支撑
  孟双博士对她所做的社区防控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解,社区防控的每一项工作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整个武汉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她说,最初进行居民体温“地毯式”大排查,是要把确诊、疑似的病人找出来,不漏一人,目的是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严格社区管控,是为了避免人员流动导致的交叉感染,防止疫情扩散;“四类人群”筛查和“五个百分之百”是为了将确诊病人全部送至医院就治,疑似、发热人员全部安排在隔离点集中收治,密接人员在隔离点隔离观察,把传染源彻底管理起来,同时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起到控源、隔离、减增量的效果。

  作为防控组驻武汉市社区防控小分队疾控工作组组长,姜海在近日获得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作为组长,他除了要到他所在黄陂区开展工作,还要负责整个疾控工作组的工作,协调各方资源,确保社区防控的务实高效。

  

 

  姜海和陈霞在武昌区黄鹤楼街道读书社区开展防控联合指导

  社区防控工作组根据武汉防疫实际情况,开展了防控方案和技术指南解读和培训,提出的立即封闭小区、加强网格化管理、超市实行人流管控、生活垃圾分类消毒、组织社会力量、志愿者加入社区防控等一系列防控措施,得到当地政府积极回应和采纳,为基层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撑。
  在工作组全体成员的努力下,社区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社区管控措施明显增强,地毯式排查基本能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随着方舱医院和隔离点开始启用,确诊、疑似、密接、发热人员都能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治愈的人越来越多,空出新床位也越来越多,居民的态度也在好转,从开始的抵触不理解,转变为对社区人员的感谢,社区防控工作越来越顺畅协调。
  近日,姜海、孟双、王艳、刘小波、张雯、陈霞等六位同志所在的防控组驻武汉市社区防控小分队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平凡的工作,不平凡的担当
  此次赴武汉的社区排查工作组是传染病所派出的唯一的全博士团队,他们是业务精湛的精兵强将,更是千万疾控人的普通一员。
  一个月的时间,他们亲眼目睹武汉防疫工作的变化,看着社区工作稳步推进,新增病例数不断下降,他们深知,这每一项措施都体现了国家对疫情防控的大力投入和全力攻坚,每一个进展都凝聚了千万人的心血和努力,每一个亲历者都将终身难忘。队员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每个人有着无数的牵挂和惦念,但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们背后的家庭,似乎都已经默认了当疫情来临也是疾控人奔赴一线之时的事实,因为有太多太多这样的时刻。
  孟双博士作为党支部书记,她在第一时间提交了奔赴一线的请战书,她的妈妈是一名退休的临床医生,去年做了大手术,但她对即将出征的女儿说,如果她能年轻十几岁,她也会和女儿一样冲到最前线。孟双的奶奶是一名老防疫人,她说,如果奶奶能知道她最疼爱的小孙女接过她的枪冲到抗疫的最前线,肯定会非常骄傲和自豪。她的爱人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这次同样在北京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一家三代四人同行。他们既是同行,也是同行者,他们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践行医者仁心的初心使命。
  

  孟双在社区进行新冠肺炎防控技术的指导和督导

  姜海的女儿在“战役两地书”征文中写道:我和妈妈伸手向南,隔空与您环抱,仿佛相聚了,我在心理默念,您安好,我无恙。我长大后也要沿着爸爸的足迹,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陈霞在走访某疑似隔离点时,隔离点负责人的三位同学均是医生,在此次疫情初期,均因感染殉职,他在与他们做了最后的道别后,不惧风险,全心投入工作。在社区工作访谈中,刘小波看到了居委会工作人员的泪水在眼眶打转,他们承担着超负荷的工作量与心理压力却永不言弃。张雯在武汉亲眼看到了社区工作者做起了电商、公务员看守门岗、大学老师为社区老人跑腿买药,学生报名去隔离点当志愿者。在那一刻,他们体会到了平凡人的伟大,而他们也身处其中。

  在派出的六名队员中,只有王艳不是共产党员,但她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却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她在日志中写道:这么多天来,我最最想说的是我们的党真的好牛。我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在武汉、在青山区,感受到了在党领导下这场战役从严冬一步步走向春天。我亲眼目睹一个个方舱投入,一个个宾馆征用为隔离点,一支支医疗队的加入,不到两周的时间,由人等床扭转为了床等人,我不禁为我们伟大的党点赞。我不是党员,但我为自己在这样的政党领导下而感到庆幸和自豪。

  

 

  王艳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研

  3月7日,张雯博士收到了同组队员做的小视频,她说这是她收到的最好礼物,视频的最后写到:亲爱的战友们,虽然我们每天都带着口罩,至今还未曾见面,但期盼武汉解禁的那天,能看到你们的笑脸。

  

 

  (传染病所 夏辉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