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进入高发季,这些知识要掌握
2024-05-27 【打印】

  1.什么是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族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有文字记录的史料显示,猩红热在人类社会从被发现至今已有400多年。17世纪,英国医生托马斯西德纳姆根据其常表现为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首次命名。猩红热多以普通型和轻型病例为主,死亡病例极少见。主要临床表现包括:

  (1)高热,一般可达38℃以上;

  (2)咽峡炎,即表现为咽扁桃体发炎、化脓;

  (3)“草莓”舌:舌充血、舌乳头红肿,形似草莓, 称为“草莓舌”;

  (4)皮疹及疹褪后皮肤脱屑:皮疹是猩红热最重要的症状之一,一般在发病第2日出现,从耳后、颈部、上胸部蔓延到全身,6-9天内消退;

  (5)免疫性继发病:极少数患者病后2-3周可出现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免疫性继发病。

                                                                

                                              猩红热的典型临床表现 “猩红热样”皮疹 和“草莓”舌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电子显微镜下的A族链球菌(图片拍摄于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

  2.哪些人容易被感染?

  猩红热在我国属于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为高发季节。人群对猩红热普遍易感,以3-9岁儿童高发。成年人一般不易发病,老年人、基础性疾病患者、合并病毒感染者、孕产妇以及免疫力低下者患病风险高。

  3.猩红热是怎样传播的?

  猩红热潜伏期1-7天,平均2-3天。传染源主要为患者和带菌者,发病前 24 小时至出疹期的患者传染性最强。若起病时及时给药,在开始治疗24小时后即不再具有传染性。带菌者在健康人中的比例为 1%-10%左右,流行期间可达15%-50%。

  4.猩红热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

  (1)空气飞沫传播:主要通过打喷嚏、咳嗽等方式将病菌播散空气中,易感者与之近距离交谈或处于同一密封环境时吸入病菌后感染。

  (2)密切接触传播:病菌通过打喷嚏、咳嗽等方式沾染到其他物品上,如果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或与患者拥抱、共进晚餐等,就可能引起密切接触传播。生活卫生条件差、居住拥挤等环境因素均有助于传播。

  (3)产道传播:如果孕妇具有传染性,病菌在分娩过程中可能会通过新生儿皮肤伤口或产妇产道侵入,引起外科或产科型猩红热。

  5.猩红热的诊断及治疗

  病原检测主要通过采集咽拭子进行细菌培养,或采用核酸检测和快速抗原检测。

  使用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可以轻易将A族链球菌杀死。一旦确诊为猩红热,需要遵医嘱规范用药,一般预后良好。及时规范的治疗可以缩短疾病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也可减少心肌炎、肺炎、脑膜炎、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6.猩红热怎么预防?

  猩红热目前无疫苗可预防。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减少病原传播,可采用以下方法:

  (1)咳嗽、打喷嚏后以及准备食物或进食前,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按规范流程洗手,也可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2)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捂住口鼻;

  (3)进入人多密集场所、封闭或空气流通差的空间时,应科学佩戴口罩;

  (4)家庭居室内注意空气流通;

  (5)避免与患者共用杯子、餐具等个人物品;

  (6)均衡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尤元海、马远 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