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传染病诊断室最近在专业期刊《Helicobacter》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solated in the southeast coastal region of China. ”的学术论文。并且3月14日的《中国医学论坛报》对此做了整版介绍,并特约张建中研究员做了点评。
该研究是由我所与浙江、江苏两省的20多家临床单位和检验平台合作完成的。该论文通过我国东南沿海省份17,731株幽门螺杆菌对6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分析,反映了相关人群的耐药现状。该文反映的幽门螺杆菌耐药性特征在我国多数城市和发达地区人群中具有代表性。同时,我们也能读出许多深层次问题,在深化医改的背景下就更值得深思。
读此论文,大家印象最深的不只是对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的高耐药率,还有那些多耐药或泛耐药菌株的出现。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更多关注了对临床诊疗个体的细菌根除率提升,普遍忽略了菌株耐药性积累对人群构成的重大威胁。可以这么说,当前三联治疗、四联治疗和序贯治疗方案与十几年前的二联治疗方案处境非常相似,在面临根除率的不断降低,直至难以接受;唯一不同的是伴随着治疗成本的不断增加,驯化出的耐药菌株再也不是只对单一抗生素耐药,而是出现越来越多的多耐药或泛耐药菌株,需高度关注并积极应对。对于高耐药人群,在药敏结果指导下的根除治疗是必要的。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与经济发展、医疗资源分配相关联的人群抗生素使用背景差异很大,与该菌感染相关的消化性溃疡、活动性胃炎及胃癌等的防治在新农合中虽已覆盖,但落后地区的耐药监测数字匮乏。文中数据不能代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人群的耐药背景,更不能作为这些地区选择抗生素的依据。开展不同人群耐药性监测势在必行。
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普遍存在,约50%的人为现症持续感染,其耐用性水平可在一个侧面反映抗生素的使用背景;此菌检测具有地域代表性、人群普适性和方法可及性特征,其可能的拓展应用和潜在的公共卫生意义值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