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国院士荣获“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
2021-11-12 【打印】

1027日,中组部、中宣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表彰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的决定》(人社部发〔202184号),传染病预防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建国院士荣获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表彰每5年一次,重点表彰在国家重大战略、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中涌现出来的领军人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地方区域发展重点领域、优势产业等涌现出来的杰出人才;长期坚持工作在一线专业技术岗位,潜心本职工作,具有无私奉献和拼搏攀登的精神,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优秀人才。

  

  徐建国院士是医学微生物学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微生物学学会理事长,艾滋病和传染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原所长。

  

  徐建国院士及其团队从事新发、突发、不明原因性传染病疫情的病原学研究40余年,主持完成多起在我国有较大影响的传染病疫情或事件的病原学调查,包括1995年山东发生的多细菌协同性坏疽、1996年四川德州星状奴卡氏菌注射感染事件、1999年苏皖肠出血大肠杆菌O157:H7暴发、2003年人工饲养果子狸携带SARS病毒调查、2005年四川人感染猪链球菌暴发、2005年流脑耐瑟氏菌4821序列群暴发、2006年安徽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院内传播、2008年奥运会期间输入性类鼻疽疫情诊断、2010年玉树地震灾后鼠疫防控等。徐院士及其团队在我国发现2种新发传染病(大肠杆菌O157:H7感染、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发现4种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的病原体变种,如脑膜炎奈瑟氏菌4821序列群、序列7型猪链球菌、福氏志贺氏菌Xv血清型、大肠杆菌O157:H7序列型96。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提高了疫情处置的科技水平和科技含量,为及时控制疫情做出突出贡献。

  

  新冠疫情暴发后,202018日,徐院士受邀担任国家卫健委病原检测结果初步评估专家组组长,对中国疾控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病原学调查结果进行初步评估。他和专家组成员一起,在科赫氏三原则条件尚未满足的情况下,依据现代病原学进展和生命至上的理念,建议国家卫健委将病原体初步认定为新型冠状病毒,为疫情控制明确了方向,赢得了时间。作为工程院、卫健委、科技部等多部委的专家,徐院士参与起草多项疫情防控策略和建议,为国家献计献策,受到中国工程院表扬。

  

  当选院士后,徐建国院士团队启动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微生物的研究,发现和命名了70余种新的细菌和病毒,其中一些具有潜在的医学意义。他们发现青藏高原野生动物携带大量未知微生物和病原体,特别是携带比较古老的病原体,据此提出反向病原学理论,开展主动应对传染病的研究。他认为,未来新发传染病主要是由未知微生物引起的。自然界存在大量未知微生物,其中一部分微生物可能引起疾病,危害人类。绝大多数细菌、病毒还没有被发现。因此,我们应该研究未知微生物,评估其可能的公共卫生意义,列出需要关注的病原微生物目录,开展前瞻性研究,把新发传染病对人类的可能危害预防在萌芽状态,或者最大程度减少新发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徐院士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包括JAMALancet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等杂志。199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获何梁何利奖,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3年被健康报等评为生命之托希望之诺 医药卫生界30生命英雄’”之一,2013年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2020年被中宣部和国家卫建委授予中国好医生称号。

  

徐建国1995年被人事部评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996年被卫生部等评为第二届百名医学青年科技之星2001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9年被卫生部评为卫生应急先进个人

附件: